南阳市2012年科技工作完成情况

 

2012年,我市深入实施创新带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页岩油气勘探、3G技术应用、云计算等实现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对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我市在巩固提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内涵的基础上,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

一、2012年科技工作总结

()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我市依托天冠集团“车用生物燃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功组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成功组建福森药业“河南省微囊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峡众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河南省涡轮增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河南省连铸结晶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野纺织“河南省功能性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天地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甘薯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金冠电气“河南省高压输变电过电压保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红阳锻造有限公司“河南省车用轴管近净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泰建材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气泡混合轻质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依托防爆集团、红阳公司和雪阳集团,成功组建“河南省防爆电气院士工作站”、“河南省轧锻结合技术院士工作站”和“河南省雪阳科技院士工作站”等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我市“车用生物燃料实验室”和“昆虫生物学实验室”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国际联合实验室,占全省总数的1/6;金冠电气、川光电力、中祥电子加入“河南省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福森药业、中嘉合金、宝天曼空调设备、河南天力天气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二机石油公司被认定为省创新方法示范企业,利达光电公司和西保公司被认定为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龙成集团、南召新星石材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中源化学、天冠集团、西保集团、河南宛西等4家企业被评为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优秀示范企业。防研所“河南省电气防爆安全理论与技术应用创新团队”、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病理及防治研究创新团队”被认定为“河南省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首个云计算实验室落户南阳。

(二)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截止目前,2012年我市共争取省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12项;项目总投入37  亿元,其中争取省级科技经费7800万元,约占省辖市该项经费的1/7。二机石油“全液压煤层气钻机”、 金冠电气“1000kV交流无间隙瓷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Y20W-828/1620W”、西排公司“上菲红CCH504380212发动机排气歧管”和天力电气“SC(B)11-RL-302000/10型树脂浇注立体干式变压器”四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依靠科技项目的推拉带动,一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我市有18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获奖数量居省辖市第二名;两项科技成果“陆相页岩油勘探关键技术”和“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等9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专家鉴定,专家组认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是我市近年来获得的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我市选送的“移动MM—新版少林寺”TD技术应用作品荣获“河南省第六届创新软件设计大赛”唯一银奖和单项一等奖;“回电精灵”、“来客旅游平台”分别荣获大赛三等奖、优秀奖。全年共申请专利2438件,同比增长44.86%;专利授权量1758件,同比增长60.4;全市企业发布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省级地方标准2项,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60余项。美国保险商试验所(UL)和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正式签约,标志着中国和美国的防爆领域两大顶级认证检验机构走上了长期合作、相互支持、资源共享的强强联合之路。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重大科技项目的结项率和验收通过率均达到100%,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西峡县产业集聚区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定名为宛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内首台海洋稠油作业钻修设备和国内首台高集成全液压煤层气钻机相继在石油二机集团公司研制成功并当年实现产业化;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年产5万吨精炼引流剂”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0万元,新增出口创汇500万美元,新增税利3600万元。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天冠集团“年产10万吨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一期2.5万吨年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新增产值30亿元、利税7亿元。红阳锻造有限公司“工程机械全纤维轮边支承轴近净成型技术产业化”、西保冶材“年产3000XB/SG-L1食品用镀锡板连铸结晶器浇铸粉产业化”等2个项目成功申报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8800万元,其中省财政支持资金400万元。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增长25 %,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

(四)科技招商活动成效显著。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在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方面的行业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全年共直接引进4个产学研项目,实现签约资金近4亿元,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一是由河南筑机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粉煤燃烧装置研制开发”项目,合同计划资金9600万元,项目完成后年可新增产值达3000万元;二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通用电气智能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共建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训室项目,项目总投入3100多万元,其中引进通用公司资金2800万元;三是在第七届中国河南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上,我市举办了“裕丹参产业化开发利用”专场科技成果发布会,南阳博瑞康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香港赛佰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项目投资签约,实现签约金额2.1亿元;四是通过“市电力系统科技成果发布会”与陕西省汉中群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与南阳金冠电气有限公司等签订了科研合作开发合同。

(五)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为推进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我市与英国驻华大使馆、投资贸易署等有关机构合作启动“中英低碳城市发展合作”项目,签署中英低碳城市合作框架协议。今年5月和8月,英国伦敦大学先后两次派员赴南阳开展对话和交流;河南天冠集团与英国伦敦大学成功签订了合作共建中英联合实验室的协议;防爆电气研究所“柴油和液化石油气发动机尾气排放净化装置生产线”、“防爆电器认证服务处(BASEEFA)”,以及河南通宇冶材集团“新能源汽车”等3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向纵深推进。此外,我市与瑞典乌姆兰省以及英国南安普顿、德国汉堡等城市建立了科技交流关系,引进科技项目、资金和人才,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合作水平。

(六)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级园区中期评估,核心区规划编制通过国家科技部确认。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 园区已入住企业28家,天冠集团、北京桑梁技术发展中心等企业的科研中心或示范基地相继落户园区。投资3.2亿元的3万吨天冠纤维燃料乙醇生产线即将投产;工厂化蘑菇生产线的设计工作已完成;建成万亩有机粮生产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5个,有机肥料厂、品种展示中心和能源作物展示区正在建设中,位于渠首的能源自给型移民新村的规划也已完成。科技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与中国农科院和中国林科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是两院的实验示范基地;组建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年500万株高淀粉甘薯组培苗和6亿株生产用苗的生产能力。农业科技园区对全市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市新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宛玉868”、花生新品种“宛花一号”等2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社旗县农业科技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此外,我市有8个县成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其中唐河、桐柏、镇平、方城、社旗以及宛城区为国家级试点县;西峡县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培训基地”。

(七)创新势能和后劲得到巩固提升。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全市27家高新技术企业共享受税收减免优惠1.7亿元;全年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共抵、减、免所得税3.12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约19亿元,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我市围绕文件中关于“创建河南省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新能源、光电和重大装备制造”等战略任务,与省科技厅建立了市厅会商制度,着力解决我市科技创新方面的实际问题。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建立了三大类27个评价指标构成的南阳市创新能力指数统计指标体系,在中原经济区率先推出“城市创新指数”。创新指数的推出,是我市深化科技管理改革的一次创新实践,用于客观衡量和评价全市创新水平和创新工作的进展,是指导南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风向标。(以2009年为基数1002011年我市综合创新指数为121.69,预计2012136.3,综合创新能力同比增长12%。)

二、当前科技工作形势和存在问题

当前,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深度结构调整持续进行。面临新的竞争形势,谋求以科技创新突破危机的新动力成为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去年以来,科技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突出体现在: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去年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出重大部署,并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将于20135月召开,会议将出台《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和其它一些配套政策。这些举措,将有力地推动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

实施创新带动三年来,南阳初步形成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基础,但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科技创新还没有摆到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科技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自主创新综合性公共服务能力薄弱,产学研结合形式尚显单一,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三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还小总量太少,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有限。存在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下一步深化创新带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