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科学技术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谋划
2017年以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强市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载体,突出抓好科技项目实施、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平台建设、开放式创新等重点工作,主动作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南阳创业大街二期工程建成并运行良好,南阳高新区即将被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西峡冶金功能性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获国家科技部核定通过。 一、2017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体系初步构建。一是积极推进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建设。起草制订了《中共南阳市委办公室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重大专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建设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重大专项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专题工作方案》、《建设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重大专项市厅合作专题工作方案》,为未来三年我市京宛科技合作、市厅会商、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等谋划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确定了重点。二是全力做好市厅会商工作。积极推进省科技厅和市政府工作会商会议顺利召开,成功签署了市厅工作会商议定书,围绕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共征集重大科技专项12项、科技攻关项目10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特色产业基地3个。8月份完成了南阳高新区纳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期工作对接和资料上报工作,预计近期省科技厅将下文正式批复。南阳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考评,预计年底前可正式下文给予认定。 (二)科技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一是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科技资金支持。联合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出台了《南阳市企业科技创新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目前,两批共52家企业54个科技创新贷款贴息资金项目,共计5000万元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二是建立了科技创新券制度。研究出台了《南阳市科技创新券管理暂行办法》,经过对征集项目严谨细致的筛选,共有68个单位79个项目符合认领条件,共受理申领科技创新券9291.98万元,发放创新券3741.2万元。12月份,经过严格专家评审,拟兑现金额合计845万元。三是大力开展了科技金融工作。组织申报河南省科技保、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12项,其中唐河县南商农牧科技公司通过省科技厅批复并获得省科技贷款900万元,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 (三)创新能力培育工程成效显著。一是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共征集上报省重大科技需求23项,与省科技厅对接9项,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杰出人才基金项目50项;组织申报2018年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13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7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项。承担并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尤其是利达光电“类蓝宝石超硬抗反射触屏面板”、西峡众德“涡轮增压器分总成智能化制造”、西泵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动水泵”等项目顺利实施,攻克了一批制约我市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及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新培育河南省科技中小企业102家,建立南阳市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培育高新技术后备企业155家;中源化学等6家企业成功获批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组织推荐唐河宣渲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三是着力推动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荐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通过省科技厅批准建设1家;获批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家;推荐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获批15家。 (四)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创了新局面。一是积极推进了市校、市院合作。主动服务企业,积极对接高端智力资源,不断深化与清华大学、郑州大学、中科院等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郑州大学南阳产业研究院合作方案已基本确定,相关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成功促成中南钻石与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郑州大学南阳附属医院完成签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将于近期正式签约并挂牌运行;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系统试验站”完成了项目选址和规划方案的设计论证,各项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二是深入推进了京宛合作。南阳市与国家知识产权局郑州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达成初步合作协议;京宛两地5家单位共同签约成立了“京宛艾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南阳艾草协同创新研究院,进一步提升了我市艾草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水平。三是全面推进了对外科技合作。南阳科技大市场已于12月12日正式启动运营。它是我市建设的第一个统筹整合科技资源、开展综合创新服务的基础平台,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交易为核心服务内容,目前已有19家科技服务机构入驻。 (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深度发展。一是加大了对创性创业平台的奖励力度。安排市科技经费520万元,对2016年经认定的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奖励补助,为全市创新创业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二是实现了创新创业平台各县区全覆盖。截止目前,我市城区及各县区共建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34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市级众创空间11家。三是加快了南阳创业大街二期工程的建设。南阳创业大街二期工程完成整体施工并于6月28日正式开街运营,一批创客和企业入驻大街,为全市创新创业注入新的活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创新创业南阳论坛,提升了全市创新创新的实际成效。四是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圆满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南阳分赛区暨南阳市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参赛项目达87项,团队组项目138项,数量上均有重大突破。其中,唐河金海生物科技公司获得全国决赛优秀组织奖。 (六)农业科技创新多途径推进。新野县农业科技园区获批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肉牛养殖加工业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荐镇平、内乡、淅川三个县的农业科技园区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内乡牧原集团与以色列索力农业集团合作开展的以色列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示园项目在内乡县开工建设。推荐桐柏山茶星创天地、桐柏艾草产业星创天地、宛绿蔬菜星创天地等7家农业科技平台申报2017年省级星创天地。5月中旬,组织召开第二十二届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示范推广了适宜南阳种植的小麦优良新品种。 (七)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一是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积极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2017年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家、教授100多名,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服务5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二是拓展了人才创新渠道。通过建立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吸纳、凝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8000多人,较好发挥了他们在全市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带动和核心作用。三是努力造就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17年全市引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团队700多家,毕业企业50多家,汇聚创业导师140余人,吸纳各类创新创业人才5000余人,开展“双创”活动20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形成了一支创业意识超前、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八)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工作稳步前行。一是结合南阳实际,起草了《南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实施方案》(讨论稿)。二是全年通过“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提交科技成果98项,其中53项通过审核并予以登记,登记数量居省辖市前列。三是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2017年,全市共申请专利6129件,其中,发明专利1212件,实用新型专利3784件,外观设计1133件。授权专利311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15件。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专利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增长。 (九)全面从严治党和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组织中心组和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动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述廉述学述法制度为抓手,同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突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入开展,认真开展七五普法学习教育,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和科级干部进行法制知识测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积极对接配合做好巡察工作。按照市委第九巡察组要求,组织召开市委第九巡察组巡察市科技局党组工作动员会,按要求积极提供巡察组所需材料,认真配合巡察组开展干部谈话活动,目前巡察工作已进入整改落实阶段。三是认真开展了接受人大常委会评议工作。为确保评议工作有序开展,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南阳市科技局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了接受评议的工作,认真进行了整改,目前已获得人大常委会评议通过。四是大力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全局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工作、依法行政工作、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二、2018年全市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一)总体思路 2018年乃至以后更长时期南阳科技创新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两轮驱动”、“两翼齐飞”发展战略,以加强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创业活力城重大专项为抓手,以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强力推进主导产业升级、创新体系构建、创新主体培育、对外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开发6项工作,突出抓好南阳科技大市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科技创新百强企业3件大事,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18年基本形成推进创新创业活力城建设的组织架构、推进机制和服务体系,稳步实施一批推进发展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达到57%,财政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上升。全市新增各类创新平台40家以上。 (三)重点工作 1.推进主导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我市先进制造、新能源、光电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每年组织实施20个左右的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抓好核三代核极电动机、克拉级Ⅱa型钻石、智联车载光学系统等项目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加快开发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和产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围绕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攻坚战,重点抓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快建设我市小麦、玉米、花生、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和育种创新基地,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集约化、产业化能力。加强民生科技创新。围绕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实施一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重大科技项目,努力突破一批制约我市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技术难题,依靠科技创新为我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撑。 2.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抓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建设。以省政府将南阳高新区纳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为契机,加快制订出台我市更加优惠的支持辐射区建设配套政策,真正把辐射区打造成我市科技创新的高地、创新创业的沃土、对外开放的窗口。建设研究开发平台。以我市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争取实现大中型科技企业省级以上研究发中心全覆盖。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我市骨干企业为主体,整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分批次、分领域建立一批合作紧密、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京宛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和南阳市科技信息、专利代理、科技培训、技术转移转化等服务平台,为全市科技创新等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服务。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快制订南阳科技金融结合的管理办法,通过专项科技经费,疏通我市科技金融结合不紧密、血液循环不顺畅的障碍和渠道,做好科技金融深度整合这篇大文章,为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抓好科技创新百强企业。持续加大对我市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科学的南阳市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评选确定100家科技创新重点企业,整合我市重点科技项目、科研平台、创新政策等优势科技资源进行集中扶持和倾斜,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积极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以提升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河南创新龙头企业、河南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河南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在全市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带动作用,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区,支持我市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社会开放科研设备、技术等各类资源,推动形成内部外部、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融通发展。 4.提升开放式创新水平。加强市厅合作。全面落实市厅合作重点议题,通过积极对接和汇报沟通,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科研平台和创新型企业等向我市倾斜。推进市校市院合作。加强和中科院、郑州大学、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等的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众创孵化等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深化与中关村科技合作。主动对接中关村高端科技资源和创新平台,加快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和成熟科技成果,切实打通创新链,融通资金链,做实产业链,真正让南阳成为承接中关村高新技术和产品、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 5.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抓好南阳科技大市场建设。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多方面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推进南阳科技大市场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学研对接、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进一步打造豫西南高水平的科技资源集聚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科技对外开放的窗口。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力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河南省中科院南阳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加快科技要素、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就地转化和成功推广。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加强全市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专利申请服务水平,实现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新的提升。加快专利技术成果交易和与金融资金的有效结合,尽快打通过专利成果与产业结合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专利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