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科技局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
一、2018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回顾
2018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两轮两翼”,重抓重推九大专项,以建设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市厅合作和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两大专题为突破口,通过现场办公、狠抓落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一)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取得新成绩。一是评选并支持科技创新百强企业。制定出台《南阳市科技创新百强企业考核评价办法》,形成科学系统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成功评选98家南阳市科技创新百强企业,集中全市优势科技资源和项目资金等进行重点扶持。二是大力推进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集中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研攻关,完善基础条件,推进提质升级。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3家,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8家,新培育高新技术后备企业74家;新认定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企业7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10家;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50家。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训。围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全年共组织开展科技培训活动50多场次,有力提升了我市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市厅会商迈上新台阶。一是争取省科技项目与经费取得新成绩。积极主动与省科技厅对接联系,2018年共争取了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125项,其中重大科技专项3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0项,软科学研究项目29项,产学研合作项目4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争取省科技经费达5561万元。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4家、重点实验室12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家;新增河南省院士工作站5家;淅川县和镇平县成功获批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三是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新突破。为配合省科技厅“十百千”工程,围绕我市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我们组织实施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水平高、产业引领作用明显的重大科技专项,为我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四是科技扶贫工作建立新机制。会同市委组织部等4部门成立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制订《南阳市科技特派员助推脱贫攻坚“一二五”工程实施方案》,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3个,派遣省级科技特派员78人、市级184人、县级110人,形成了 “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科技扶贫工作机制。在淅川县成功召开“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我市科技扶贫工作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肯定。
(三)重点科技工程推进顺利。一是企业科技创新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修订完善《南阳市企业科技创新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办法》,会同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共同组织对2018年企业科技创新贷款贴息项目进行评审,共有71个项目通过了评审和公示,市财政分两批支持经费7523万元,带动了我市企业增加科技创新贷款25亿元以上,有力推进了全市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高效开展。二是科技创新券工作稳步推进。会同市财政局共同组织2017年科技创新券兑现工作,全年共有22家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券资金452万元。同时,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科技创新券项目的申领工作,全市91个企业95个项目申请科技创新券,申请额度达7895.52万元。三是科技贷款取得较好成绩。通过加强对接,优化服务,帮助我市汇博公司、格瑞光电、金海生物等7家企业争取省“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资金3400万,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充裕的资金支持。
(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成效突出。一是加强对创新创业载体的培育管理。积极开展对创新创业平台的培育和考核评价,推进其规范化运行,提高面向区域的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全年新增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星创天地5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二是积极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南阳分赛暨南阳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南阳赛区共有89家企业参加,历经初赛、复赛和决赛,河南省中科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功入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三是南阳创业大街运行良好。通过和河南观正咨询公司等企业合作,设立种子基金1000万元,推动我市29家企业在中原股交所挂牌;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26场,参与人数2273人。
(五)开放式创新取得新突破。一是京宛科技合作扎实推进。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首都科技创新大联盟、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对接与交流稳步推进,初步达成一批科技合作协议和意向,各项工作有望在近期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市校、市院合作顺利开展。淅川县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建设的“中国科学院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试验站”已完成项目环评等前期工作,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内乡县中以科技示范园引进以色列高端技术设施受到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南阳星港涂料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联合建立的“水性树脂及水性工业漆联合实验室”挂牌运行;南阳金牛彩印与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达成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和技术研究中心正式签约。2018年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突破9.8亿元,其中金牛彩印从中科院宁波所引进的“隐形车衣”技术金额高达2800万元。三是科技人才工作成效明显。翟长生、曹沛两名优秀企业家荣获“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称号。制订了《南阳市“诸葛英才计划”培育实施细则》2个具体管理办法,为我市培育创新型人才团队提供政策依据。组织开展第一批南阳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评审工作,评选出优秀产业领军人才(团队)7家。会同市人才办评选高层次市级创新人才38名,落实人才支持资金1600万元,有效激发了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六)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著。一是南阳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行。与西安科技大市场一起,建立了高效管理团队,促成了大市场顺利运行。成功举办了春、秋两季“南阳市校地合作暨科技成果发布交易会”,共有200多家高校、科技企业参加,发布科技成果585项,对接科技项目30项,签约项目25项,合同金额5.65亿元。二是技术合同交易取得新突破。2018年技术合同成交数量180项,交易额突破3.46亿元,创历史新高。三是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成绩突出。截至2018年全市共申请专利6560项,其中发明专利1296项;授权专利3778项,其中发明专利345项,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组织知识产权专项行动12次,处理假冒专利案件128件。
(七)科技创新服务效率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加强市科技局党的建设,积极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以科技创新高质量来检验党的建设高质量。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年”活动,明确 “两个清单”,厘清职能职责,简化办事程序,市科技局“最多跑一次”和“ 一次性办妥”取得较好成效,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机关效能持续提升。深入新野、桐柏等9个县区开展科技创新进基层活动,面对面宣讲科技政策,帮助基层企业和科技人员解决科技难题100多项。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全年减免税额5.63亿元。成功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活动,50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活动,参与群众超过20万人次。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大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科技局对全市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科研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
当前,我市科技创新面临着新的形势、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新的形势。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重构经济发展版图。西方发达国家加大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打压我们的力度,频频在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高端人才引进、加征关税等方面向我们施压,科学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安全风险,有序有效参与全省、全国、全球市场竞争,提高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刻不容缓。难得的机遇
党的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又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总体布局和系统谋划,国家、省围绕支持科技创新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范围广、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我市迎来了国家、省密集出台支持政策、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的难得机遇。严峻的挑战。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谋划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大城市,大力实施“两轮两翼”战略,重抓重推九大专项,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我市科技工作面临着提质增效出彩、加压加力奋进、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的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同时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企业创新能力总体较弱,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缺乏高水平的创新性、领军型人才,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短板和不足,对此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迎难而上,迎头赶上,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为建设大城市供强大科技支撑,夯实工作基础。
二、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重点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科技工作爬坡过坎、奋力攻坚的关键之年。南阳科技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以高质量党建保证科技创新高质量,以科技创新高质量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轮两翼”战略和省科技厅“四个一批”、“四个融合”工作部署,全力推进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重大专项建设,以市厅合作和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两大专题为突破口,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政策落实,强力推进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开放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开发等重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10个,力争取得新突破。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5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5家,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家,新建省、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6亿元以上,专利申请数量达到7000件以上。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推动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配合河南省“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科技创新的优势领域,在2018年确定10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基础上,再筛选确定10家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化优势明显的市重大科技专项,通过重抓重推和有效实施,解决一批制约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技术难题,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希望各县市区科技部门一定要主动谋划,聚焦重点,深入挖掘,凝练提升,积极做好项目的推荐上报工作。重大专项的谋划和凝练要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我市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重点抓好核三代核级电动机、防爆消防机器人、纳米银线胶片、高阻隔膜、智联车载光学系统、龙城煤高效清洁利用等项目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加快开发出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新技术、新装备,占领行业科技制高点。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突破口,组织实施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挖掘、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生态修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健全优化等工程,构建“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重点抓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高品质挂面研制开发等的组织实施,务求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我市小麦、玉米、花生、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和育种创新基地。三是加强民生产业科技创新。着力抓好中西药新药研制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推广,努力突破一批制约我市医药生产和生态环保等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我市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水平。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体系是支撑我市科技创新的“骨架”和核心。要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科研条件,健全服务设施,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建立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大力加强研究开发平台建设。以我市科技型企业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努力实现我市大中型科技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的全覆盖,全面提升我市研发平台的科研条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着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我市骨干企业和重点高校为主体,着力推进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等在内的协同创新,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研究和协同攻关,加快建立一批合作紧密、运行高效、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南阳市科技创新券项目,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树立导向,健立机制,提升产学研联合创新能力。三是大力提升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持续完善京宛科技服务平台软硬条件,建立推进京宛互联互通的便捷、高效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扩大工作成效。完善南阳市科技信息、专利代理、科技培训、技术转移转化等服务平台,为全市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产业发展等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服务。四是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企业科技创新贷款贴息项目,持续放大财政科技贴息资金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幅度增加对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的信贷投入。争取并组织实施一批河南省科技贷、科技保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为我市科技型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科技金融服务。
(三)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的“操盘手”和主体,承担着引领创新方向,汇聚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龙头企业等为引领,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为支撑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百强企业。加强对南阳市科技创新百强企业的动态调整和优化管理,聚焦我市科技项目、科研平台、创新政策等科技资源,重点支持已评选出的98家科技创新企业,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推进实现做好做大做强。二是积极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以提升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小巨人企(培育)和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扎实推行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全面落实创新引领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通过提供研发经费后补助、发放创新券等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三是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农科院等在全市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带动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和应用。四是提升“双创主体”的创新创业水平。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双创”优惠政策,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进一步推进南阳创业大街规范、高效运行,努力提升“双创”带动能力,继续举办南阳市创新创业大赛,大力推进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
(四)深化创新开放合作。要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创新合作,提我市开放式创新水平。一是加强市厅合作。全面落实市厅合作重点议题,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科研平台和创新型企业向我市倾斜。重点抓好高新区八个辐射点企业与郑落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的对接、融合,充分享受相关支持创新的优惠政策,大力提升我市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水平。二是推进市校市院合作。配合做好院士专家故乡行、北京院士专家南阳行等活动,高标准、严要求做好院士专家对接邀请和服务保障工作,大力提高活动成效。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省科学院等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中国科学院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试验站”、郑州大学产业研究院等项目的建设,努力扩大合作成效。三是持续深化与中关村科技合作。主动对接中关村高端科技资源和创新平台,用好南阳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加快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和成熟科技成果,切实打通创新链,融通资金链,做实产业链,真正让南阳成为承接中关村高新技术和产品、科技成果优先转化的高地。
(五)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重中之重,重抓重推,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强化南阳科技大市场带动作用。重点组织好“南阳市校地合作暨科技成果发布交易会(春秋季)”,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高活动成效,进一步打造豫西南科技资源集聚平台、技术交易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科技对外开放的窗口。二是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质量。鼓励我市技术转移机构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率。充分发挥河南省中科院南阳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加快科技要素、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转化和推广。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和高校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实现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新的提升。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雷霆”等专项行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合法权益。加快专利技术成果交易和与金融资金的有效结合,推进专利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
(六)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优势,做好 “引、育、用”三篇文章,加快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团队。一是紧贴需求引进创新人才。全面落实“南阳诸葛英才计划”各项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着力在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通过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或科技研发平台等方式,有针对柔性引进一批高水平的院士人才团队和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大幅提升我市创新开放水平。二是多种方式培养创新人才。以组织实施南阳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市重大科技专项等为突破口,通过狠抓项目实施和科研任务落实,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南阳市科技领军人才。以我市重点高校和骨干企业为重点,积极申报河南省中原学者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争取实现省级创新人才团队培育新的突破。三是完善机制使用创新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带动,有效配置人才资源,科学使用创新人才,全面激发人才活力,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科技特派员助力攻坚“一二五”工程为抓手,充分调动科技扶贫人才助力脱贫攻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全年计划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0个以上,选派科技特派员200名左右,深入全市贫困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扶贫服务活动,切实解决基层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难题,大力提升基层群众科技扶贫能力。
三、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科技部门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必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围绕政治思想、纪律廉洁、作风效能、组织队伍“四大关键”认认真真抓落实,严格按照建设“两个高质量工作体系”的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
一是提高政治能力。全市科技管理工作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基础,提高政治能力。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坚持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持续提高学习效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切实把科技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全市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的方方面面,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实施市科技系统党的建设“八大行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要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我们工作的生命线,把党纪法规作为带电的高压线,以清风正气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标本兼治原则,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程序关,把好关健点,在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配置、科研平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和制度防线。要以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继续实施“市科技局科技服务进基层活动”,采取更加灵活、更有效的方式,市和县(市)区联动,切实解决基层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活动成效。
三是勇于担当作为。全市科技系统广大大干部职工要时刻向全国“时代楷模”张玉滚、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对标看齐和全面学习,在落实国家、省科技方针政策和全市“两轮两翼”战略,重抓重推九大专项和建设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等重点工作中,主动担当担责,敢于挑重担,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传,若干实干,久久为功,着力营造担当尽责、苦干实干、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与县、市、区科技部门和高等院校等的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协调推进的高效工作机制。
四是提高服务能力。全市科技系统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学习,怀着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持续学习、永久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终身追求,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干事之基、成事之要,在学中干、干中学,以学促用,用于促学、学用相彰,积极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通过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练就扎实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努力成为科技管理的行家里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科技系统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