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市科技局在线访谈文稿

时间:2021-08-31 来源:南阳市科学技术局 阅读次数:

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  梅  

一、我市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请您简要谈一下我市"十三五"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

张梅:过去五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回顾总结五年我市科技发展历程,“十三五”期间已成为我市创新成果产出最多、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最快、成效最为明显的五年。

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五年来,全市累计实施省、市重大科技专项33个,开发出了一批支撑我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优秀科技成果,推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5年28%提高到2020年的50%,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5年27.6亿元增长到2020年45.1亿元,市科技经费由2015年2000万元提升到2020年的1.84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5年的不足1亿增长到2020年的13.05亿元。

从这些数据上看,我市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实现了量质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可喜成效。

二、在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我市取得了哪些进展?

张梅:我市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两轮两翼"发展战略,重抓重推九个重大专项,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取得较好成绩。

五年来,全市新培育创新引领型后备企业15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4家,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省创新型龙头企业动态保持在9家(全省共100家);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达到36家;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30家;评选出具有区域引领力的科技创新示范企业98家。

总的来看,我市基本上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百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补充的创新引领型企业梯队。

在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上,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南阳高新区8家企业纳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点。全市新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院士工作站4家、省重点实验室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6家,我市基本上实现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大中型科技型企业的全覆盖。

三、过去五年,南阳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更离不开我市组织实施的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张梅:近几年,南阳市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的10条优惠政策,为推进全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十三五"期间全市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共抵、减免所得税22.3亿元,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多亿元。组织企业科技创新贷款贴息项目585项,财政贴息资金达6.279亿元,带动我市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信贷投入达20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券项目367项,市财政支持达到3854.7万元;争取河南省科技贷项目69项,增加科技贷款2.21亿元。优越的科技政策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对全市科技创新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预计达到58%。

全市共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69项,争取省以上科技经费3.18亿元。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20项、争取省重大科技专项11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4项、科技领军人才项目6 项,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攻克了一批制约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和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我市主导产业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高新技术正在成为支撑南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新的时代,更需要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那么,请您谈谈我市过去一年在开放式创新方面取得哪些新进展?对未来又有怎样的摹画?

张梅:开放式创新正在为创新提供新入口、新模式、新条件。过去一年,我市以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为重点,着力引进转化了一批高新技术和优秀成果,引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首先,市厅市校市院合作取得新成绩。市厅合作2020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经费1.039亿元,其中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经费250万元,争取省重大科技专项11项、经费3070万元,居全省第三位。加强与中科院、省科学院、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的对接交流和深度合作,全年对接科技需求80多项,达成合作意向20多项。

其次,是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获得新突破。乐凯华光投资1.1亿元购买美国伊斯曼·柯达绿色免处理CTP版技术,帮助企业实现技术产品全面升级。南阳师院"国家级高校引智基地(111工程)"和南阳理工学院"河南省图形图像与智能处理国际联合实验室"分别获得批复。中以农业科技园外国专家引进项目获得省科技厅批准。

其三,创新型人才团队建设实现新发展。实施"诸葛英才计划",通过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方式,新引进市外创新人才(团队)5个,获得中原英才人数达6个、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总数达到13个。

加快开放式创新,可以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潜能。我们对今后五年的摹画是,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导向,精准对接国内外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有效利用和对接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吸引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我市开放式创新水平,促进我市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突破。

五、到2025年,我市要建成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您能详细介绍一下我市"十四五"的重点科技工作吗?

张梅:"十四五"时期我市科技工作重点是要"抓好四个关键,建成六大中心"。

"抓好四个关键":一是培育产业创新主体。实施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建设产业创新平台。集中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三是攻克产业关键技术。围绕"主新特"产业培育,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共性技术。四是强化产业人才支撑。深入实施"诸葛英才计划",加快引进、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建成六大中心":一是以中光学集团、镀邦光电、凯鑫光电等为主体,建设河南省功能薄膜微纳超构表面技术创新中心。二是以我市宛西制药、福森药业、全宇制药等为主体,建设河南省中药固体制剂技术创新中心。三是以牧原公司、想念食品、科尔沁牛业、黄志牧业等为主体,建设河南省智慧养猪技术创新中心。四是以南阳防研所、卧龙防爆集团、飞龙汽车配件等为主体,建设全国、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五是以乐凯华光、中南钻石、龙成集团等为主体,建设全国、全省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六是以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中源化学、金海生物等为主体,建设全国、全省生态治理和能源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张局长,请您谈一下我市今年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将如何寻求新突破。

张梅:今年,我市将聚焦"主新特"产业链关键环节,集中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探索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突破口和"试验田",筛选确定10个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化优势明显的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各县市区也要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和专项科技经费,省、市、县联动推进,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张局长,请您谈谈我市今年将从哪些方面加强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张梅:今年,我市将坚持"引育用"并举,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为重点,持续壮大我市的创新人才团队,激活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首先,紧贴需求引进创新人才。通过合作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等方式,加快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围绕“主新特”产业大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团队),计划今年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团队)5个左右。

其次,多种方式培养创新人才。积极推动"南阳特支工程"科技创新人才评选活动。以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平台等为突破口,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市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力争到“十四五”末,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支宏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第三,完善机制使用创新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全面激发人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