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技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全市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两轮两翼”战略,以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方向,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重点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放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乡村科技振兴等7项工作,持续增强发展第一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以科技创新的高质量为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提供坚强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一)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我市“主新特”产业链关键环节,集中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探索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突破口和“试验田”,筛选确定10个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化优势明显的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各县市区也要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和专项科技经费,省、市、县联动推进,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其中,先进制造业继续抓好防爆集团的“大功率高速异步电机 ”、淅减公司的“电控悬架控制器和操作系统”、众德公司“硅钼涡轮增压器总成”等关键技术研发,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光电产业重点抓好中光学集团“新一代雷达光电探测系统”、“超精密微棱镜”、镀邦光电公司“特种超硬功能薄膜”等项目的组织实施,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抓好乐凯华光“免处理CTP版绿色制造”、中南钻石“大颗粒金刚石”、柯丽尔“智慧医疗自助热敏打印胶片”等技术研发,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福森新能源“高能量锂离子固态电池”、海宏公司“动力储能车用锂电池”等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加速形成规模效益。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抓好 “元胡止痛口服液”、全宇制药“替比配南脂颗粒”等项目的开发和生产,努力实现产业化。绿色低碳产业重点推进中源化学天然碱综合利用、金海生物“餐厨垃圾开发生物柴油综合利用”、唐河宣溢集约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环信公司“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我市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水平。

(二)抓好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实施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春笋计划”。通过摸清底数、评估分析、优化服务,帮助我市企业做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工作,催生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全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力度。通过招才引智和内引外联,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引进创新人才团队合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与我市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延链补链、优势互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金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政策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科技培训、线上培训、面对面、一对一科技辅导服务等,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着力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以我市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带动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采取集中资源、重点帮扶的方法,新培育一批省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

(三)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以我市中光学集团、牧原公司、宛西制药、南阳防研所等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我市骨干企业和重点高校为主体,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新培育一批合作紧密、运行高效、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券项目,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提升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水平。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县市区围绕“主新特”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持续推进南阳创业大街等规范、高效运行,打造南阳创新创业的典范。积极举办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南阳分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抓好开放式创新。精准对接国内外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吸引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我市开放式创新水平。市厅科技合作重点抓好与省科技厅的联系对接和汇报沟通,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40项、科技资金3000万元以上,争取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京宛科技合作围绕南阳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加强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技术合作,参与推进南阳国家小麦育种基地、西峡食用菌研究中心等建设。市校市院科技合作重点推进中光学集团与上海交大霖鼎光学公司合作建立“微纳光学技术(上海)创新中心”;大力支持桐柏县、官庄工区化工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科学院开展技术合作,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市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积极推进我市企业与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过程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河南省分中心和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的科技交流合作,提升我市主导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启动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成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

(五)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谋划,积极构建政策、评价和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全产业链。抓好科技成果供应。以南阳科技大市场为载体,加强与北京、上海、西安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引进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全年展示发布科技成果500项以上。推进科技成果对接交流。各县市区要紧密结合“主新特”产业发展需要,深入挖掘产业需求,市县(市区)联动,广泛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交流。全年组织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对接会4次以上,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继续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企业积极购买市外先进技术和高端成果,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加强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建设,各县市区要围绕“主新特”产业,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产业聚集区建成一批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推进科技金融紧密融合。以加快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深入实施企业科技创新贷款贴息项目,打通科技金融连结不畅、结合不紧密通道拉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幅增加对我市企业科技信贷投入。设立科技金融创新基金,组织实施一批科技贷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为我市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科技金融服务。

(六)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用”并举,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持续壮大我市的创新人才团队,激活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紧贴需求引进创新人才。通过合作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等方式,加快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全年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团队)10个以上。多种方式培养创新人才。积极推动“南阳特支工程”科技创新人才评选活动,新培育一批诸葛学者和创新创业人才。以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平台等为突破口,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市级科技人才团队。积极申报省中原学者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争取实现省级创新人才团队培育新突破。完善机制使用创新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全面激发人才活力。

(七)抓好乡村科技振兴。以乡村科技振兴为统领,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广泛开展精准科技培训和服务,着力解决一批农业、农村和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技攻关支持力度,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涉农企业的科技政策培训力度,支持牵头申报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坚持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大协同、大联合和大攻关。加大南阳黄牛、生猪等优良品系选育,力争取得新突破。以大气、水、土壤和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一批节能低碳、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持续开展“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规范建设一批科普示范基地。探索实施“科技小院”等科技特派员服务新模式、新途径,着力提升乡村科技振兴实际成效。